隋末(隋末之乱臣贼子)
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,后于618年(大业十四年)灭亡,享国38年。
唐:李渊,李世民看到隋朝即将败亡,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。他们左右的裴寂、刘文静亦纷纷建议起兵以举大事。到公元616年(大业十二年),农民起义在全国已居优势,隋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各个武装集团,李渊觉得时机成熟,乃于公元617年(大业十三年)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。
秦:薛举(?-618年),祖籍河东汾阴(今山西万荣县)。大业十三年(公元617年)与其子薛仁杲(gao三声)起兵,自称西秦霸王,年号秦兴。据陇西之地,众至十三万。不久称帝,迁都天水(今甘肃天水)。武德元年(公元618年)病逝,子薛仁杲继位。
凉:李轨(?-619年),字处则,甘肃武威人。河西著名豪望,隋大业末年被任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。大业十三年(公元617),率兵攻入内苑城,逮捕了隋官谢统师等,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。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,建元安乐。次年冬,即唐武德元年(公元618),李轨正式称帝,立儿子伯玉为太子,设置百官,史称大凉政权。李轨先后攻克了张掖、敦煌、西平(今青海西宁市)等地,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。
定杨:刘武周,生年不详,卒于唐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。祖籍河间景城(今河北交河东北),迁居马邑(今山西朔州)。参加隋炀帝东征辽东还后,返归马邑,担任鹰扬府校尉。大业十三年(公元617年),刘武周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,开仓放粮,驰檄境内,得兵万余人,自称太守。公元617年,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,册封刘武周为"定杨可汗"。 刘武周自称皇帝,改元天兴,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。
夏:窦建德(公元573-621年),汉族,隋朝贝州漳南(今山东武城漳南镇)人。大业十二年(公元616年),隋遣杨义臣击破张金称、高士达。建德招集散亡复起,于次年正月称长乐王于河间乐寿县(今河北献县)。又大败隋将薛世雄,攻克河间,大业十四年(公元618年)定都乐寿,国号大夏。河北起事军队皆来归附。
隋:杨侗(?-619年),汉族,隋炀帝孙,即位前为越王,隋炀帝被贼宇文化及弑后,隋东都留守段达、王世充等人奉他为帝,史称皇泰帝。在位不足一年,为王世充所弑,政权落入王世充之手。
郑:王世充(?-621年),隋新丰(今陕西临潼东北)人,字行满。祖籍西域,本姓支。仕隋历为江都郡丞。大业九年(公元613)起,以镇压江南刘元进等部农民起义军,坑杀降众三万余人,升江都通守。十三年,被调北援东都洛阳,为李密所败,遂入据洛阳以自固。及炀帝被弑,
有王世充自立为帝的郑国,窦建德自称的夏王,李密的瓦岗寨,萧铣自称的梁王,刘武周自称的皇帝,改元天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