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为小人后为君(先为小人后为君出自哪里)
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,这句话的意思是真君子都有着旷达的心胸,他们不拘泥于物,既不以物喜,也不以己悲。因此,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,都能够无愧于心,始终坦坦荡荡。但小人则多以私利为重,经常患得患失,心胸狭隘,故时常忧愁烦恼。
拥有旷达胸怀,这不仅是人们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一种心态,还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。忧伤愁苦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,人们只有保持着乐观的态度,通过艰苦的奋斗,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。但是,人与人之间毕竟还存在着差异,即便是在同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也不尽相同,有人终日乐观愉快地生活着,而有的人则整日里愁苦不堪。
人生在世,几人没有经历过苦恼、失败和困顿?身遭不幸或身处逆境之时,更应该解放自我,放宽胸怀,否则很容易深陷泥沼而无法自拔。若是一味纠结于名利,患得患失,收获的将是一个可悲的人生。
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,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。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,悬于室中,以激励自己。可以翻译成为,孔子认为,君子心胸开阔,神定气安。小人则是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。
“君子”指光明磊落、心胸坦荡的人,和“小人”是一对反义词。